普惠金融由聯合國在2005年“國際小額貸款年”活動中首次提出并引入我國,是指立足機會平等要求和商業可持續原則,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、有效的金融服務。若穿越百年,普惠金融思想在我國早已有之,從宗教慈善組織、典當業到幫困互助的信用合作社,無不折射出人類社會對普惠金融的實踐探索和理論認知。作為江蘇信保人,不忘普惠金融跨越百年的初心與情懷,始終在反思金融從何處來、為了誰、往何處去的問題。
習總書記指出,‘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,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,加快完善風險分擔補償等機制,促進形成成本可負擔、商業可持續的長效機制’,為普惠金融發展指明了方向,提供了根本遵循。在二十大即將召開之際,普惠金融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新局面,是金融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。面對經濟持續下行和外部環境及疫情肆虐超預期的多重考驗,江蘇信保集團突出國企擔當,堅決貫徹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,充分發揮政策引領、創新驅動、資源整合、科技賦能等優勢,探索更具特色的信保普惠發展道路,切實為廣大中小微企業解融資難題。
一直以來,小微企業融資是一個世界性難題,尤其在新冠疫情的沖擊下,小微企業經營困難情景下金融供需矛盾進一步尖銳化。如何破局小微金融,又能謀得“好快穩”,江蘇信保怎樣破解普惠金融的“摩斯密碼”?不忘百年初心,踐行普惠使命。集團黨委超前謀劃,信保普惠向下扎根、向上生長、開啟了普惠金融的大道之行。
踐行初心使命,挖掘信用價值。江蘇信保集團堅持突出社會責任,從省委省政府賦予的光榮使命、準公共產品的金融屬性來定義信保普惠功能,保持久久為功、服務小微企業的戰略定力,靠前主動發揮“金融穩定器”和“經濟助推器”作用。通過建設多層次、立體式的小微企業金融供給體系,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,體現集團助小、助微、助農的價值追求。
懂得自我革新,激發信用創造。堅持守正創新,豐富普惠產品譜系。強化與合作機構的溝通協同,精準把握不同需求,形成特色化發展模式,逐步構成省級、區域性、特色化、場景化的豐富普惠產品譜系。信保系“小微貸”新增規模600億元,引領體系擔保機構助力銀行投放突破千億元;“增額保”在保規模超過200億元,帶動集團全口徑普惠金融服務規模千億元。打造兩個千億級,努力培育普惠金融增長極,積極向“二十大”獻禮。區域特色產品有:助力抗疫“蘇影保二代”、服務專業市場“商戶保”、聚焦鄉村振興“鑫味稻”“鑫農保”以及探索科技金融和數字金融的“鑫科保”“網商貸”“數保貸”;信保普惠通過產品創新,精準滴灌小微三農主體,不斷增強支小支農的深度和厚度,打造江蘇信保普惠生態。
打造文化認同,筑牢信用底色。小微金融是勞動密集型業務,如何打造信保普惠文化是普惠金融最核心的關鍵所在。信保普惠聚焦服務小微企業,著力探索普惠金融批量業務的新范式,不斷增強小微企業貸款的可獲得性。大力推動“見貸即保”批量業務模式,探索嘗試“見保即貸”新型業務模式,提升客戶體驗;通過完善新型政銀擔合作機制,提高市場化服務功能,拓展信保普惠服務園區的綜合金融服務新空間。信保普惠文化體現了民生情懷和社會責任,有溫度、有廣度、有深度。
普惠客群不是沒信用,只是沒有信用記錄,而信保普惠就是建立信用的橋梁。銀行貸款多數是錦上添花,信保普惠卻可以雪中送碳。在“二十大”勝利召開之際,在集團黨委堅強領導下,信保普惠,干在實處、走在前列、但行普惠、建功時代!(普惠金融部 仲萍萍)